<<點選上圖可以進入查詢畫面>>
在Google Earth的遊覽功能中,可以用路徑自動循跡導覽,也可以將各個地標視景(用快照檢視)放在同一資料夾內,逐一自動飛覽,前者只能設定固定俯視角,而且路線也不能太長,我設過最長的路徑是台北宜蘭飛行的85公里,將速度設到最快也要花個五、六分鐘,這大概是我們可以忍受的極限了;後者雖然可以隨興設定各個視景(view),也可以將暫停時間設為0,但各點之間的飛覽卻像波浪的起伏,不怎麼平順。好像很難兩全其美,最後我只好充份利用我另外購置的Space Navigation來控制飛覽了。
上個禮拜,我看到GEB報導有一家BrightGIS公司製作了一個美國馬侃總統候選人生平的Google Earth作品,作品中利用4d的弧線來顯示各個地點空間的移動,這個技術難不倒我,倒是在每一個地點有導覽的圖示,使用者可以雙擊來移動到另一地點,這我倒沒見過,原本以為是不是KML語法有新的功能,研究了許久,才知道原來只是地標視景(view)的應用而已,不過這對我來說可是很大的啟發,我就趁著這兩天的颱風假期,製作個台灣高鐵的Google Earth飛覽。
其實在我去年七月作完木柵捷運的4d之後,我就想要製作台灣高鐵的4d,但擺在眼前的難題有兩個,一個是模型的製作,我能力還不夠,另一個是路線太長,台北左營來回總長近七百公里,除以每輛高鐵車長300公尺,約要有2300個模型才能顯示其移動,以每個模型約300kb來算,我想沒有那一部電腦可以跑得動,所以就擱著了。
上個禮拜到台南崑山大科技大學教Google Earth,晚上要搭高鐵返北,在月台等車的時候,突然有車子要進站了,然後在我還沒意會過來,車子就呼嘯而過,我好像只看到橘紅色的影子,原來是這班車台南站沒停,我也第一次領會到高鐵的快,因為在車內沒這種感覺。齊柏林曾跟我提過高鐵比直昇機還快,他在直昇機上要拍高鐵很困難,除非先佔好位置守株待兔才能拍得到,我終於體會到了。這給了我一個啟示,既然很難看清楚,我何苦要製作精細的模型呢?
既然可以製作個粗糙摸型,那也不必產生2300個模型了,打個折扣的方法,我倒想到可以將模型放大五倍,那模型數量就只要4百多個,那麼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這個台灣高鐵的作品,熟悉Google Earth請在此下載自行飛覽了,我也製作個簡易的操戶說明,主要是有指示的圖示要用雙擊(double click)的方式,畫面才會帶到下個地點。你也可以直接點選上頭的圖片進入WEB版飛覽,只是GE Browser Plugin目前並沒有時間軸(Timeline)的功能,所以無法看到4d的高鐵動態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