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我曾製作過”2008 中華民國第十二屆正副總統選舉“,我將選舉結果在Google Earth上用3D的Pie Chart來呈現,當時的作法是自行寫支程式來畫Pie Chart,這次的高中地理教學,所面對的是沒有任何程式基礎的高一學生,所以我得重新思考如何來教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繪製Pie Chart。
目前在Google Earth上並未提供畫圓的工具,我試用了Google Earth Plus,裡頭可以畫圓,但我又得想想這並非免費的,而且要改圓為像扇形的Pie Chart,還得大費周章來修改KML檔案,實在不適合;我也想到我最崇拜的Google Earth應用大師Barnabu寫過的Polyplot,也可以畫圓,但它最多只能畫12邊的圓,而且後續也是同樣要修改KML檔。
最後我想到我有個”量角器“影像檔,這是我自已私藏,主要是在自製水晶球時用來量測方位角的輔助工具,這個量角器我是將影像圖經過去背處理,應用ScreenOverlay語法套疊在Google Earth上,它有多重的圓弧線,也有刻度,依據圓弧線在上頭描繪最適合不過了。
找到這個關鍵鑰鎖之後,其它問題迎刃而解,所以我就先拿2011年12月4日聯合報的總統辨論會後民調支持率當作範例來實作。我也錄製個Youtube檔,聲音部分因為沒經驗,效果很差,所以我先拿掉,等有比較好的效果時我再修正這個Youtube檔。大家可以先看我列出來的幾項重點,再來看Youtube檔,應該就可以完全瞭解怎麼操作了。
0.首先要準備張統計表,除了百分比統計數據外,還需要新增一欄”圓周角度“,計算方式是將百分比乘以360°轉換成扇形的角度。
1.進入Google Earth後,打開”量角器“,先確定Pie Chart的放置地點及範圍,請移動滑鼠及中間滾輪調整Google Earth將所要繪製的Pie Chart外框圓套到量角器的第二個圓圈。
2.新增個目錄,底下準備放置一個地標點及由多個扇形多邊形組合成的Pie Chart。
3.在量角器中心點新增個地標點,說明欄內可以鍵入這張統計圖表的html語法。
4.以中心點為啟點,開始描繪扇形多邊形,第二點就沿著量角器的圓弧線,原則上每十五度一點,畫到最後一點是剛計算得出的每一扇形的圖周角,依順序看有幾列數據,逐一的將每一個扇形畫出,最後形成一個圖。
5.接下來開始修正每個扇形的顏色、透明度、以及高度,這個高度值要依據Pie Chart的範圍距離有個適當的值,比如我這個例子係將Pie Chart範圍設在台灣島上,這個圓半徑約60公里,所以Pie Chart的高度最少也要30公里以上,才能看出Pie Chart的效果,第二點要注意的是每個扇形有其相對的統計比,其高度值也要依此比率,像我這個例子,就直接用39%、32%、10%、19%,將其轉換為39000、32000、10000、19000,(注意GE的長度單位設定可能不一樣,我是設成公尺)。
6.地標點的高度也要改成Pie Chart的最高點。
7.接著,調整Googel Earth,將這個Pie Chart擺在最佳的視角,然後按右鍵點這個目錄,設定”快照檢視“,讓下回開啟這個Pie Chart KML檔時,顯示的是這個視角。
8.最後,按右鍵點這個目錄,選’將位置另存為“來儲存這個成果,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