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縣市行政區的調整牽涉到政治的因素,尤其在台灣更是困難重重,這陣子”三都十五縣”的議題一浮上檯面,又是炮炮隆隆,我卻想到在Google Earth上來呈現其動態調整效果,純屬技術層次,完全不涉及政治問題。
若僅是靜態呈現”三都十五縣”的行政界線,我應該不會發表這一篇,我還記得GE5.0的記錄遊覽功能,Google Earth 4D應用的大師James Stafford曾舉了三個例子,分別包括1.伴遊飛機模型的飛覽、2.歐洲各城市地標的遊覽、以及3.將法國國界變形套住西班牙。前兩項我在”高雄超馬100公里飛覽“有了進階的應用,第三個多邊形變形的例子,這篇行政區的調整倒可以好好的來實作。
所謂”三都十五縣”包括:
三都: 臺北直轄都會區(北縣市、基隆市三縣市合併).
臺中直轄都會區(台中縣、台中市二縣市合併).
高雄直轄都會區(高雄市、高雄縣二縣市合併).
十五縣:新竹縣(新竹縣市合併)、嘉義縣(嘉義縣市合併)、
台南縣(台南縣市合併)、桃園縣、苗栗縣、南投縣、
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
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GE的”多邊形變形”其關鍵點是兩個多邊形的邊界點數要一樣多,依此原則,我把十八個都縣的變形作了許多種不同的變化,上邊的youtube應該可以看出大致的變化,若想進一步研究,可以下載這個kmz檔,進入ge後,另存為kml檔,再用文字編輯器打開此kml檔,搭配google earth官網的kml文件說明,學習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