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台北街頭又一陣騷動,有人一大早就到忠孝東路路橋上卡位,為的是一年二度的台北懸日(Taipeihenge)美景,我是沒辦法到現場去體驗,但我倒是想在Google Earth上來模擬看看。
懸日( henge)一詞來源於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英國的史前巨石陣 (Stonehenge)。由於地球軸心與黃道面有著大約23.5度的傾斜角,大陽正射著地球就在北緯23.5度與南緯23.5度之間擺動,介於南北極圈(66.5度)之間的任一地點,日出方位會介於66.5度與113.5度之間,日落方位則介於246.5度與293.5度之間。且同一地點,一年之間會有兩次,所以只要都市街道筆直,方向介於上述的區間,日出日落時的天候條件許可的話,大都會有懸日( henge)美景。
世界各地的懸日奇觀中,我模擬了每年11月初的墨爾本懸日(Melbhenge), 坐在國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的台階上,看著Spring街道上,金色的陽光將高聳樓宇間的空白填滿,但Google Earth上的模擬意思是到了,但總覺得不很真實,所以觀看時可能還是得配合別人的照片,再加點想像了 。
墨爾本懸日(Melbhenge)
曼哈頓懸日(Manhattanhenge)將會出現在每年的5月28日、7月12日、12月5日和1月8日前後,每次時長約為15分鐘,前兩次伴隨著日落,而後兩次伴隨著日出。
曼哈頓懸日(Manhattanhenge)
在台北市由於Google Earth並沒有3D圖像(曾在2019年2月短暫存在了一下子,後因國防安全理由被下架),所以不好模擬,倒是我想到我家的陽台往東正對著文山區的萬寧街、遠處的福德坑垃圾焚化爐煙囟、以及更遠的位在平溪的薯榔尖、中央尖等諸峰,所以我補上了鄰近建築物的3D素模來進行2020年4月3日日出的模擬。
台北市文山區萬寧街日出懸日模擬
在網路上Google”日出日落時間”,即可獲知某地某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只是大都是文字形態,不過倒是有個”日出日落地圖” 網站,是以地圖形態來呈現,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如何將上述的2D地圖改以3D的Google Earth來呈現呢?我先以頁首的”日落台北城”當作例子,我展示了一年12個月的每月21日的一個小時日落時間的動態變化,以台北101當作中心點,背景標示著方位角 ,隨著日落時方位角的不同而來回移動瀏覽著3D台北城,這段影片是我以手動方式修改KML檔所建,我也希望能寫個程式來自動產生,但卡在我沒有現成的”日落時間”方程式,若有人能提供我這個方程式,那我倒可以將這個範例改寫成適用任一地點的”Google Earth日落產生器”。
[2024年8月8日]
現在台北的Google Earth 3D Imagery已全部上線,所以另外我也作了一個改以Google Earth 3D建築物為底圖的版本。
(僅適用於Google Earth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