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城街景導覽

kumamotoTower

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又稱銀杏城,這裡也因觀賞櫻花的好去處而聞名。名將加藤清正於慶長6年(1601年)開始動工,花費了7年的時間建造了此城。城池的面積約為98萬平方米,城池全長約9公里(築城當時)。在城裡有天守閣3座,城樓49座,門樓18個,城門29個。熊本城宏大壯麗,線條優美,利用自然地形而築成的巨大石牆堪稱日本築城一絕。明治10年(1877年)西南戰役中,西鄉隆盛(末代武士的角色藍本)帥薩摩軍攻城50餘日,最終以失敗告終。顯示出熊本城的易守難攻。

2016年4月16日熊本發生了芮氏規模7.3強震,熊本城受創嚴重,有人認為修復熊本城「可能需要耗時10年以上」,當時媒體不斷的報導,引發了我透過Google Earth來瞭解熊本城,我發現在Google Earth上,熊本市已是一個3D城市,而其中的「熊本城」更的是非常壯觀!尤其是Google街景圖也已經幾乎全面的佈滿了,而且還有五處的室內街景,這倒讓我興起個念頭,想要透過Google Earth及街景圖來建立一個虛擬的街景導覽,尤其我最近才開發個「街景圖導覽產生器(StreetView Tour Generator)」,這是一大利器,這一陣子我也利用實作的機會,也大大的修改了程式,使這個產生器更理想些。

我先把「熊本城街景導覽」成果分享給大家,這得要自行進入Google Earth去操作了。接下來,我先用三段Youtube來介紹熊本城:

熊本城飛覽:從日本上空,然後九州、熊本縣、熊本市,逐段飛至熊本城,接著由遠而近,環繞二圈半,直到天守閣。


頬当御門直趨天守城:「頬当御門」是四個入口之一,透過街景圖來導覽,直達天守閣。

本丸御殿大広間:2008年4月作為熊本城復原整備計劃中最大亮點的“本丸御殿大広間”修繕完成,大広間作為藩主當時居住的居間,當時有53個房間,其中的25個房間被修復。根據當時的繪畫,文獻,明治時期的古照片等史料為依據,表現當時史實的牆壁畫,天棚畫等一一複原,再點綴上當時的裝飾物,使得當時豪華絢爛的場景又一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段導覽是經由Google室內街景圖,帶大家走訪一圈。

以上三段Youtube是「熊本城街景導覽」成果的一小部分,我先將所有城樓、城門、等地標以ICON圖示來顯示,接著依熊本城四個入口:頰當御門、櫨方門、須戶口門、不開門(就是不開門,原來古時認為東北方為不潔之氣流通之處,因此這門長時關閉不開。1933年,不開門成為國寶級重要文化遺產,但這回的熊本地震已遭震毁),逐一循線走遍每條路徑,最後總共有十五條街景路線,我把它們作成街景導覽,您可以在左側目錄上,執行每絛路線的街景導覽(因不明原因,有可能無法進入街景模式,此時可以拉住夾衣人往圖面路線起點處放,俟可進入街景模式後,再點”►”繼續play),或者在右側Google Earth畫面上,瀏覽每條路線,點擊則會出現我已錄製好的Youtube檔。

sv_routes sv_routes_youtube

室內街景則總共有五處,包括:1.本丸御殿大広間、2.天守閣頂樓、3.小天守閣頂樓、4.宇土櫓展示長廊、5.宇土櫓頂樓,由於室內街景圖擺在Google Earth上時,跟一般街景圖一樣(地面高度2.5公尺處),若兩者處在鄰近位置時,要進入街景模式大都以一般街景圖優先,所以操作上有可能不太順暢,您若在左側目錄上執行導覽,無論怎樣弄(如上述的拉夾衣人方式)就是無法進入街景模式(本丸御殿大広間以及天守閣頂樓有這情形),那就只好在右側畫面上,點擊這五處的地標(上頭有SVphoto圖示)來觀賞我預錄的Youtube了。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oogle街景地圖, 街景導覽.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