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24小時縮時環景 Time Lapse Panorama

eastnorthview_huacheng

前陣子一位住在台北華城的朋友王爸爸,在FB上PO了一張清晨四點從客廳往外拍的照片,天空微白,萬籟俱寂,一朵白雲漂浮在翡翠水庫上方,王爸爸家下方的幾戶人家已在廚房打點早餐,真是動人的景像!我忍不住技癢,就將該照片用動態技法套疊在Google Earth上,因為時值下半夜,我想到Google Earth有個Sun模式可以設定時間,就可以看到星空,所以我就以冬至為基準日,當天也是太陽向南偏移最南的一天,王爸爸房子的坐向客廳朝東南方約120度,照片中心點正好是日出的最南界,我也配上個”小夜曲”音樂,作了個Youtube,分享給大家!


在這個製作過程又再一次在Google Earth上操作星空的轉動,我想到了我曾在2011年盛夏,躺在東沙機場跑道上仰望滿天星空,後來也在Google Earth上模擬當時的場景,很難忘懷那180度視野的超級震撼,所以我想再一次在Google Earth的台北上空來觀賞,但試過將視角(Field of View, FOV)設在180度時,卻發現整個星空嚴重扭曲,毫無美感可言,難怪當時製作東沙星空時我只取了以北極星為中心,FOV設為120度的視野。這時,我又想到了最近開發的動態環景技術,若將FOV設在120度,兩者結合,就能觀賞滿天的星空,接著我又想看到日出及日落的美景,那就乾脆來個一天一夜的環景了,想法一發不可收拾,我就以信義敦南為中心點,設定2015年3月21日,那時日出東方,剛好就從台北101後方昇起,我以順時鐘方向,環繞一圈,看著日出、日落、滿天星空,再回台北101看日出,我把這24小時的場景變化配合一段38秒音樂來呈現,這應該可以說是Google Earth的縮時環景(Time Lapse Panorama)吧!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想到GEB最近常在文章內設計個小程式提供給大家來使用,比如可自行設定煙火的這篇,我也想趁機來學學現任版主Timothy獨特的Javascript語法,努力了一陣子,後來發現我需要依地點及時間來得出該地該日的日出日落時間,但Javascript並沒有提供這類的函數,所以最後還是得回到我較熟悉的PHP語法來開發這支程式,成果如下:


上方視窗中,你只要輸入十進位的經度、緯度、以及高度值,這支程式就會依據該地點當日的日出日落時間來得出一分鐘的”縮時環景tour” kml檔,您就可以自行進入Google Earth來操作了。要取得經緯度坐標有兩個方式,一是游標的位置的坐標會在下方可以獲知,另一個較精確的方式就可以從新增地標時的視窗內的經緯度來取得,至於高度就任由大家自行設定了,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視野及效果,但由於Google Earth高度解析度並非很高,所以最少要設10公尺。另外,在兩極地區,環繞的效果會無法控制方向,所以85度以上就不允許了。

經緯度以及”擬真大氣層成像”的設定 經緯度座標的取得方式

Google Earth另外有個”擬真大氣層成像”的設定,打勾後的效果確實比較擬真,我以小蘭嶼的日出為例,大家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建議大家先行設定好,再行操作。

沒設”擬真大氣層成像”的日出 有設”擬真大氣層成像”的日出

只要輸入x,y,z很簡單的三個資料即可產生縮時環景KML檔,這又讓我想起之前曾在2007年作過的”自製觀景台“以及2010年作的”視域圖產生器“,兩者皆可直接在Google Earth 上操作,x,y,z等三個參數就直接在Google Earth上取得,所以我也就程式改寫成”縮時環景產生器KMZ“,就請大家下載後,到Google Earth來實作看看。操作方式與我之前寫的「如何自製觀景台」裡面的說明,大致一樣,我就不再重覆製作說明了。

主要的操作方式,大概是這樣子:請先在Google Earth上選定目標、滾動游標滾輪或其它方式,依正射角度來取得高度(看右下角的高度值)、然後在”Create Time-lapse Panorama”連結前打勾,或者按右鍵的「重新整理」之後,即可看到下方會產生一個名為”Day_and_night@…”的tour,你可以先將”中心校準點”的圖示關掉,再執行這個”縮時環景tour”。你也可以將這個”縮時環景tour”先改個名稱,再另存新的Kmz檔。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E創新應用, GE地景模擬, 應用產生器.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