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老巷道-油行尾街的前世今生

 

map1875-se_s01
 

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林峰田院長在年初PO了一篇”台南的老巷道“,描述油行尾街的現況,並由祀奉著全台唯一的施琅將軍神位福德爺廟,講到鄭成功與施琅之間的故事,我讀之有味,也作了個Google Earth的KMZ檔作為回應。

每回當我讀這些與空間相關的文章時,我必得打開Google Earth/Map來參照,才能溶入時空的場景,這回有點遺憾的是這條古巷道少了Google街景圖,所以有些故事場景位置我只能用猜測的,當時我就想若有機會到台南時,一定要到現場去拍製街景圖,補足這個缺憾。

直到5月18日我有個機會要到台南參與成大山協甲子系列演講,我的演溝主題是”Google大神,您今天Earth了嗎?”,時間是晚上七點,所以我特地提前從台北搭一點高鐵南下,朋友直接帶我到現場,我就從這條古巷道的南端,近延平郡王祠的開山路127巷開始,大約每隔七、八公尺就拍一處環景,直到北端的民生綠園,我總共在現場待了一個多鐘頭,拍了約七十處環景。

拍照過後回到台北,我就開始了環景照片接合、Google Earth對位、編輯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等等要將自製街景圖與Google Map結合上網的過程,這期間當然也上網蒐集古巷道的相關資料,結果,我找到了相關的水文資料,以及1875年由福州船政局測繪的「臺灣府城街道全圖」,幾番思考,街景圖對映的時間是現在,140年前的測繪圖是前清時期台南府城的狀況,水文圖更可以上推到沒有人類聚集前的狀態,那我這篇就不用侷限在街景圖了,所以以下就分三個時期來談談這條巷道的前世今生吧!

油行尾街的現況-自製街景圖

這條古巷道全長約410公尺,日治時代為因應汽車時代的來臨,重新規劃筆直的道路,所以目前整條巷道由南往北,分別由府前路一段、城煌街、府中街、以及友愛東街等四條道路截成了五段。這四條道路以及兩端的開山路與民生綠園,還有清水寺南北兩另有兩處出口,均有Google街景圖,所以我將巷道內的自拍街景圖與其結合,並以Google街景圖與巷道的接口以及這條巷道所串連的四座古建築(延平郡王祠、福德爺廟、銀同祖廟、清水寺)當作導覽的進入點,請大家點選下圖,進入網頁自行導覽吧!

 

qinsuitemple
 

另外,我也在網頁上錄製了一段全程街景導覽,由延平郡王祠往北,跨經府前路、城隍街、府中街、及友愛東­­街至民生綠園(温德章紀念公園),再折往青年路的清水寺北側入口,穿經清水寺至南側的開山路入口、探訪沿路的福德爺廟、銀同祖廟、及清水寺的整個過程,也分享給大家!

 

 

1875年清領時期

正好在我上週製作街景圖的時候,一位朋友在FB轉貼了一張五千分之一比例尺的「臺灣府城街道全圖」,它是REED DIGITAL COLLECTIONS所蒐集的有關Formosa 19th century古地圖的其中一張,這是1875年由福州船政局測繪的,據信是台灣第一張以現代測量技術實測的大比例尺地圖!

怎麼這麼巧!真好!我當然要想辦法套疊在Google Earth上了,在這張圖上整個台南府城的城牆、城門、以及各重要建築、道路,巨細靡遺,但套疊總要有相關地物與現地對映,我蒐尋相關資料,瞭解到以前台南府城總共有十四座城門,現在只存在大東門、大南門、兌悅門、以及小西門等四座,但小西門因為西門路擴寛,在民國57年移置到成大光復校園內,所以我就依據這三座仍存在現址的城門以及成大光復校區的古城牆等四個點作為定位,將這張地圖套疊到Google Earth上,有興趣者可以在下載,另外我也在Google Earth上將這張套疊圖半透明後,將畫面放大,截取六張,再予以拼接成下圖。

n1875

依據這張古地圖顯示,這條古巷道在南段稱為油行尾街,北段則稱為水流觀音街(觀音指的是清水寺),從小南門入城的人,先往西經過大埔街後,再往北折經這條古巷道進入城中,這是當時由小南門進出的重要道路。

自然地貌-水文圖

我在拍攝過程中,經過友愛東街往清水寺的這段巷道,發現巷道路面上溝蓋上,標示著”枋溪-山仔尾溝-溝尾溪”等字眼,就在想這條巷道該不會跟溪溝有關吧?

 

lane_paved01
 

事後Google了一下,果然找到了雲海龙吟部落格上的這篇”府城枋溪「溝仔底」“,原來這條古巷道係延著溪溝所築,在最南端係為溝仔底的發源地,與北側流經及奎樓書院的另一小溪,在銀同祖廟附近匯合後北流到清水寺前,再與另一流經開山路27巷的”山仔尾溝”支流匯集再北上,這則資訊順便提供大家參考。

後來,我更仔細查看1875年的古地圖時,發現在這條古巷道上就畫著溪溝的記號,更確定這條古巷道係延著溪溝所築。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oogle街景地圖, 成大, 自製街景圖.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