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上回作完台大街景圖快四個年頭了,這幾年來,台大校園變化可不小,社科院的遷回、土木系、管院的外牆翻新、醉月湖的重建、鹿鳴雅舍的拆除等等工程,造成地景不小的改變,我上回作了約1700顆水晶球,時隔這麼久,也該好好翻修了。
再者,上回我係以Google Earth Plugin網頁型態來呈現街景圖,由於Google Earth Plugin已設定了2015年12月12日將結束提供服務,我得重新改以Google Map StreetView來呈現。
Google曾在2012年推出了台大街景圖,街景車只能沿著車行主要道路走,所以台大的Google街景圖只有主要道路的街景。

原則上,自製街景圖如欲與Google街景圖介接,那就得以Google街景圖為框架,所以我只能依此原則先將整個校園切割成數個大街廓,目前先從幾個較明確的街廓著手,這一篇我先推出社科院的街廓,街廓內包括有去年剛完成的社科院大樓、東側的國發所、以及西側的社會及社工館等三棟建築。
社科院係由2013年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伊東豊雄所設計,被譽為「在自然中長出的建築」,包括有一座「與自然共生的戶外圖書館」以及原來就存在的三株老樹:二棵榕樹及一棵烏桕,非常有特色,限於不能進入室內拍攝,我只能在戶外儘量拍,我總共拍了近300處,這是我拍過密度最高的地方,希望儘量能讓大家透過街景導覽,更有臨場感。
社科院的北側是辛亥路,這邊就有幾個Google街景圖的介接點,東側為復興南路側門,以及往南至新聞所的道路,但Google街景圖在這邊是孤島,且較為老舊,所以我只好用自製的街景圖。南側係一條新闢道路,也用自製的街景圖。西側有一段從社會系館至應用館有Google街景圖,同樣也因圖資較為老舊,所以也用自製的街景圖。
在網頁的介面上,我在右下角放了Google Map視窗,並貼上自製街景的連線圖,若有畫面被遮蓋的考量,你也可以把這Google Map視窗關閉。另外,由於自製街景圖無法利用Google街景圖「衣夾人」拖曳功能,所以我只好另行設了七個進入點,包括復興南路入口、國發所、中庭、社會及社工館、語言中心入口、社科院辛亥路入口、社科院三樓等,方便大家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