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片來記錄我的行腳


<點擊上圖可以另開”用照片來記錄我的行腳”視窗>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擁有智慧型手機者比比皆是,隨附的照相功能也幾乎取代了以前要另外携帶的儍瓜相機,重要的是智慧型手機大多具有GPS功能,這意謂著每張照片皆具有空間座標屬性在EXIF(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中,想當然耳,具有空間座標資料就可以放在Google Map,所以市面上就有人開發了”照片地圖標記軟體”,如Virtual Travel Guide,及geosetter,這兩者皆可將照片轉出成KMZ檔,接下來若能將這些照片藉由Google Earth的遊覽功能,加工製作成遊覽檔,那就更完美了。

以下,我就藉由一段我搭文湖線捷運,從萬芳社區到中山國中站的拍照記錄,如何轉換為Google Earth的飛覽的製作過程,作個詳細的解說。

[一]下載手機照片
我以我用的HTC作為例子,其它的手機應該也是類似的作法。
1.將手機以USB連接上電腦,電腦會出現如下視窗,有幾種方式可以下載照片,我選擇”開啓資料夾以檢視檔案”。

2.然後在手機的”/DCIM/100MEDIA”目錄之下選取需要的照片,複製到電腦的某個目錄之下。

[二]照片地圖標記軟體的操作
我以geosetter來示範,Geosetter 軟體的下載及安裝,我就省略不提了。
1.首先在左上方的目錄瀏覽區,選到剛下載照片的目錄,目錄下的照片會以縮圖的方式顯示,縮圖左上方若有藍色Icon表示該照片的EXIF檔有座標值,反之則無。右方的Google Map可以顯示照片的位置。

2.若照片的位置並非正確,你可以在右方地圖上移動藍色Icon,移動後會有一視窗冒出,要你確定,按”Move Image”確認。

3.若照片沒有座標資料時,就需要自行設定位置了,請在右方地圖按左鍵設定位置,這時會有紅色Icon顯示,接著按上方”為選中的圖片指定地點標記”按鈕。

4.依上述2、3的步驟設定座標,當完成後,接下來需要將所有座標設定儲存至照片的EXIF檔,請選擇”圖片/儲存改變”。

5.最後,選取全部的照片(Ctrl + A),然後選擇”圖片/導出至Google Earth”。

6.圖片設置,建議將縮略圖的大小設為450,大小較適當。

7.給個KMZ檔的檔名。

8.可直接在Google Earth打開。

[三]Google Earth的編輯
1.在上一階段若還沒將照片擺到正確位置,還可以在Google Earth作修正,並且給這張照片作個描述,接著可以依據照片拍攝的視角,來轉動地球,然後按”檢視/擷取目前畫面”來設定”快取顯示”,編輯好之後,按下”確定”。每一張照片依這些步驟逐一加以編輯。

2.當資料夾下的所有照片皆設定完之後,接著要設定從”從資料夾建立遊覽的各項參數,請按”工具/選項”,在”遊覽”標籤頁面,有四個區域,在第一個區域內,”地圖項之間花費的時間”以及”地圖項停留”欄內鍵入適當數值,並在”地圖項停留時顯示說明框”打勾,按”確定”,完成參數之設定。

3.接著要進行錄製的動作,請先點選資料夾,然後按下方的Play鍵,Google Earth即會依據已設定好的參數,逐一移動到每一張照片的”快照顯示”位置,然後顯示有照片的說明框,時間到了關閉說明框,然後再移動到下一張照片。

4.當所有照片皆跑完,請按下方最右方的”儲存鍵”,在冒出的遊覽視窗輸入名稱、按確定鍵,即會在左側產生一個Tour,我們把它移到資料夾外,接著點選總目錄,按右鍵,點”將位置另存為…”,即可完成整個作業。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E 導航, GE 應用, GE 教學.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