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Google Earth自2014年底已不再提供Google Earth Plugin的服務,故本”台大街景圖”網頁已不再運作,現也只能請大家下載這個KMZ檔

話說在2009年的三月,時值杜鵑花盛開的季節,我因為等不及Google街景圖的出現,自創了”無腳架街景拍攝方式”,製作了”台大杜鵑花節Google Earth街景導覽“,GEB稱之為”Home Made Street View for Google Earth“,當年Google街景車也在舟山路走了一下,留下了數十顆水晶球,至今音訊全無,我總不能空等待,所以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就開始進行建置全校街景圖的計畫,斷斷續續的進行一陣子,後來又想到光禿禿的校園中,光只有街景圖也不好看,所以去年底就全力建置椰林道以及六條道路以樹來命名的路樹建模,因此街景圖建置計畫中斷了幾個月,今年農曆年過後就比較密集進行街景圖的製作,總算在日前完成了大約1700顆水晶球的建置。就先端上來分享給大家囉!除了以上網頁形態外,你也可以下載這個KMZ檔。
在Google Earth上觀看Google街景圖,係透過”照片”(GE Photo)的功能,它呈現像是水晶球的形狀(所以我暱稱之為”水晶球”),你可以雙擊這個水晶球或其”相機“的標示即可進入其場景中,在這個場景中也可以看到臨近的”相機
“標示,雙擊之後即可滑入另一個場景,2010年11月Google Earth 升級到6.0版,推出了地面模式(Ground-Level mode),Google街景圖改以類似Google Map街景圖的方式呈現,確實更有融入感,個人作的水晶球也可以繼續沿用Photo功能,但是現在卻看不到臨近的”相機
“標示了,也就無法直接滑入另一個場景了,變成要先離開”照片”之後,再進入另一個水晶球,老實講,對我是不小的打擊,除了反應這個問題給Google Earth設計團隊之外,看來得另想辦法了。
這些水晶球遍佈台大校總區的室外每個角落,不光只是道路上,操場跑道、游泳池畔、步道上、樹林內、庭園、田埂上…,只要走得到的地方我都拍,我是以步行方式,原則上大約以每十五步(約12公尺左右)拍一顆,台大校總區的部分應該也拍的差不多了,截至目前為止,總數大約1673顆。
從2009年自創”無腳架街景拍攝方式”開始,兩年多來我已經拍了好幾千顆,去過的景點我大多會以水晶球來作記錄,你假如在路上踫到一個拿著相機在轉圈圈的怪叔叔,那就是”偶”啦!很多人都想學習如何自製水晶球,我想就借這次的機會”踹共”清楚,請明白。
自製水晶球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一、拍照
首先你需要準備個單眼相機及魚眼鏡頭,我自已的工具是Nikon D200加上10.5mm魚眼鏡頭。
我先取下鏡頭蓋放在地上當作中心點,將像機立起拍,鏡頭內圖面下方需涵蓋鏡頭蓋,儘量將像機放在鏡頭蓋正上方,其實就是將自己當作活動腳架啦!
然後每60度取一張,轉一圈6張,接著翻轉像機向右上方及左上方各拍一張。我用的魚眼鏡頭的拍攝圖幅大約是135°X87°,前六張形成一個碗,不需要再另外補地,最後需兩張來覆蓋住天頂,這八張照片可覆蓋住整個球面,總共時間不到半分鐘,這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的不需腳架球面環景(360° spherical Panorama)拍照方式。以下是我將這段拍照過程放上YOUTUBE,請觀賞。
二、接圖
我是使用PTGui軟體,將以上八張圖拉進PTGui,因為沒有用到環景專用雲台,鏡頭的中心點很難保持在同一點,所以PTGui無法接的很好,多多少少需要手動來調整,最後輸出成一張2:1的pano圖。
三、圖片處理
將這張2:1的pano圖利用如Photoshop等影像處理軟體進行編修,這包括亮度調整、接圖部分的處理、車牌及人孔的馬賽克處理、圖檔壓縮、…等等。
四、轉成KML
這個步驟即是將上述處理好之2:1的pano圖,經過圖片金字塔處理,順便產生KML檔,即可在Google Earth以水晶球形態呈現,我剛開始是使用Digital Urban開發的軟體工具(PhotoOverlay creator),後來我也常用中研院所開發的”GIS應用支援工具集“中的第50項”720°環景影像轉換成kml或Flash格式“,兩者都很方便,不過中研院的工具具有Batch功能更好用。
五、Regionate處理
當作了相當多的街景圖之後,在Google Earth呈現的是密密麻麻的標示,但我們希望能依觀視距離的遠近來決定要顯示的標示數量,在Google Earth稱之為”Regionate”,KML的語法是”<Region>“,這在Google Earth的專業版有提供這個功能,但我試用後發現它並不合用,因為它是以全球的角度來設定Level,結果,台大校區的街景圖是以群聚狀的形態來呈現,所以最後只好自已手動的來處理。
我一直有個建置”台大3D校園”的想法,這個”台大街景圖”只是第一步的動作,不過根據台大校園地圖的資料,校總區就有超過130棟建築,實在非我個人能力所及,需要有大家的參與,目前在Google Earth的3D圖層只有潦潦幾棟模型,我另外在3D Warehoue倒是找到約十棟模型,作的很精細,但因達不到Google的建模標準,所以沒納入Google Earth建物圖層,其實還是有一些有興趣的人,我倒是希望有興趣建模的人可以跟我連絡,大家一起來打造”台大3D校園”。
哇~台大有街景囉~ 辛苦何大哥囉~我報名囉!我贊助3D建築物~熱血啟動~GOGOGOGO!
Pingback: 全景虛擬實境@Sinica » 台大校園環景影像導覽
6/25有一個由『社團法人臺灣360環景學會』籌備委員會所舉辦的”環景影像攝影技術與應用工作坊“,很值得參加。
这个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