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生公園迷宮花園


<點擊上圖可以另開”台北新生公園迷宮花園”視窗>

2000年底,扶輪社和市府共同提出了設置「迷宮花園」的構想,整個過程係由由文化局舉辦「迷宮花園」創意徵圖活動,獲得許多極為迷人的構想,最後融合六位優勝者作品的創意,構成台北迷宮花園的模樣。2001 年4 月,在臺北市扶輪社的支持認養下,以「植樹、環保」為主題之迷宮花園落成,吸引了無數民眾前往遊玩。其利用垂榕、黃梔及仙丹為素材,以中國五行陰陽哲學形化的「五行迷宮」為主體架構,四周迷宮加上中央的小迷宮,形成大迷宮中有小迷宮的「迷中迷」,自啟用迄今,一直是新生公園最受民眾歡迎的設施。


這個迷宮我幾年前去過,印象中依據現場的地圖,短時間內實在很難過關,這次台北花博將整個新生公園列入,花博內的3d建物大都已可在Google Earth圖層內看到,剛好齊柏林的空拍有一張迷宮的清晰照片,所以上個月,我就選擇了建置這個迷宮花園的3d模型來共襄盛舉。

上個月底推出的Google Earth 6.0有個地平面檢視模式(Ground-Level View),你只要把高度降到地面即可進入此模式,若有google街景的地方即可進入街景模式內,沒有街景的地方一樣可以像在地面行走一樣。GEB前兩天介紹了有人利用此模式走迷宮,我套用在台北的迷宮,實在難走,因為模型沒有防撞設定,一不小心又穿進模型,鑽到模型內了,另外移動距離也很難控制。此外,怎麼一直降不到迷宮內?我研究了半天,原來是街景的觀視高度是2.5公尺(街景車像機的高度),而台北的迷宮高度不到2公尺,所以我想了想乾脆也把這個迷宮模型高度提高,看起來也比較壯觀,現就等Google Earth更新這個模型之後,大家可以自行進入Google Earth來體驗。

這個網頁我除了製作了闖關的路線圖提供下載,我設定了一條闖五關的最短路徑,高度是1.5公尺,所以若進入地平面檢視模式,按上下左右箭頭移動時,可以提供前進的參考。另外,我也製作個動態的路線圖來與大家分享,還有,我也提供了從各種不同角度來看迷宮,現在台北花博時時人山人海,還是到Google Earth來看比較不會擁擠。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E 3D, GE 4D, GE 旅遊 and tagged ,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