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霸尖山 in Google Earth

GE上的大霸尖山

背景是聖稜線

大霸尖山冒出頭了
為大霸尖山穿上夏裝

若你問起台灣的登山者,台灣最奇特的高山的那一座,相信大多數的登山者的答案會是大霸尖山。

這座世紀奇峰我在三十多年前登過兩回,第一次是剛加入山社後沒多久,走大眾路線從竹東上山,第一次的會面讓我非常的震憾。兩年後,我們走O型聖稜,從第二天登上四秀的稜線上後,直到走下雪山之間的幾天時間,一抬頭就可以看到它,實在令人難忘!多年後,我已不再登大山,但每到觀霧,又看到大霸那奇特的身影仍然橫立在聖稜的北端,心中不免有些悸動,每每注視良久,不能移開視線!

我應用GE已經三年了,一直努力的想重現在GE上登百岳的場景,從20060715的”台灣百岳–Google earth上的鳥瞰“找到百岳的位置開始,2006072作了”台灣三角點–Google earth的鳥瞰“,將台灣的三角點的放上GE,20070221的”台灣百岳巡禮“將百岳的資料作了整理,並作了四條台灣山脈的飛覽路線,20080108的”雪山飛覽“特地將整個雪山山脈作了介紹,並在每座百岳山頭放置個超大型名稱的模型,20080619的”台灣百岳飛覽“則是利用GE Browser Plugin,搭配齊柏林的空拍照片,可在Browser網頁上直接飛到各個山頭去。

但是…,我總覺得GE應用在登山方面只能遠遠的飛覽,雖然今年十月台灣整個影像已經全部更新,整個高山地區的影像擺脫了剛開始的低解析度的糢糊,現在至少已是兩米的解析度的清晰影像,但DEM(數值地形模型)卻仍是低解析度,所以每座山頭大多無法展現其獨特的山容,尤其是像大霸尖山根本不存在,所以我一直有將大霸尖山的模型作出來的念頭,現在我對於建模的技術比較成熟了,這一篇就將剛作好的大霸尖山地形模型kmz檔放在Google Earth上給大家欣賞了,這裡面包括從Google Earth取得的雪季影像,另外特地加上個沒下雪的外貌,最後我也附上齊柏林的空拍照片。

製作這個大霸尖山的地形模型,說起來還有點困難,主要是我找不到比較精確的等高線圖,Google Map有等高線的圖層,但就跟Google Earth的高程精度一樣,看不出有什麼突出地形,原來我是想用經建版上的等高線,後來才發現它對於懸崖峭壁都以一塊崩塌地的形態來表示,我無法從圖上找到完整的等高線,最後我只好用40米DTM點位資料來產生,這個產生出來的等高線外框有點樣子,但3300公尺以上的樣子就完全走樣了(大霸尖山標高3492公尺),所以最後也是依據照片的樣子,手工來修改了,雖然最後的模型跟實際的情況有點出入,但總是一個嚐試。

順便我也描述一下製作GE上的地形模型的兩個步驟,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產生等高線的3d dxf檔,製作等高線的方式及軟體非常多,大多數人用的autocad,但我卻不太懂autocad的3d操作,我自己的方式比較複雜曲折,所以這部分我就不用描述了,但重要的是要產生WGS84坐標的具有3d高程的dxf檔,因為接下來的作業就只接受這樣的格式。
二、進入SketchUp,利用Sandbox功能,將上述的dxf檔滙入,套疊GE截取下來的影像,再輸出到Google Earth上即可大功告成,這方面的操作可以參考SketchUp School的這兩段影片。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E 3D, GE 登山 and tagged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2 Responses to 大霸尖山 in Google Earth

  1. Steven says:

    熊出没,好熟的名字,原來是之前常去逛3d warehouse時看過,你很利害,對於3d建模方面我的作品較少,技術也較粗淺,以後有問題可以跟你請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