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以下簡稱GE)的軟體本身,可以視為一種「圖資瀏覽器」,當使用者啟動GE,GE便自動登入伺服器,並根據使用者灠瀏圖資的區域,串流(streaming)下載所需顯示的圖資。第一次開啟GE,系統所顯示的畫面如下圖,你可以看到以北美為畫面中心的地球,眼尖的人應該可以看到地球外圍的星星,不用懷疑,就是地球的星像圖,若你對星象圖有研究的話,應該不難描述出各個星座,但這不是學GE的重點,本章將以此畫面出發,介紹基本的操作。
圖一 Google Earth啟始畫面
主畫面的右上角平常會顯示一個羅盤(Compass),但當你將游標移到此位置時,將會顯示出導航控制(Navigation controls),我們就從導航控制開始介紹。
導航控制需要使用滑鼠來操作,它包括六個部分,我們可用下圖來詳加說明:
圖二 導航控制
1.傾斜軸(tilt slider),按住中間的游標(slider)往左移動,則觀視點會逐漸由上往下正視地面,往右移動則觀視點會朝水平方向逐漸移動(斜看地面),連續點擊兩下右邊的X端點,圖會回到正射投影,連續點擊兩下左邊的X端點,會變成從地平線看圖。
2.按住中間的操縱鈕,可將圖往任意方向移動。
3.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三角形箭頭,可將圖往四個方向移動。
4. 連續點擊兩下”N”鈕,可將圖回復為正北朝上。
5.放大縮小軸(zoom slider),按住中間的游標(slider)往上移動,則圖面會放大,往下移動則縮小,點擊”+”鈕為放大,點擊”-”鈕為縮小,連續點擊兩下”+”鈕,會依影像圖的解析度放大到最大,連續點擊兩下”-”鈕,則會縮小至整個地球。
6.按住旋轉環並移動,則可旋轉整個圖面。
除了上述最主要的導航控制基本操作之外,GE和「圖資」有關的主要功能集中於左方,整理如下:
1. 搜尋欄(Search panel)。GE左上方的「Search」,提供了以座標、地名、地址或是關鍵字,輸入至搜尋列中,就可以進行查詢。得到的結果,會列在搜尋列下方,一經點選,就會出現帶點戲劇性的「飛」到指定的該點。
2. 地標欄(Places panel):Places panel是自訂圖資的管理介面,它就好像是Windows檔案總管的結構,可以建立層狀的目錄,並有Placemark、Path、Polygon、Model、Image Overlay、以及Network link等六種型態的資料供使用者建立、編輯。
Places panel不僅是展示POI(系統內建有default_myplaces.kml,提供了全球各有名的觀光景點,可試著飛到各景點環遊世界於指掌間),利用KML自行編輯或建立的資料,包含點、線、面等資料,使用GE開啟後,均可透過Place功能表進行管理。
按下右下方的播放扭,GE就會依照Place panel中的點位出現位置,由上到下依序播放。運用這個功能,配合點位及路徑設定,並調整GE的路徑播放設定(tool/options/touring)中的速度、俯角等值,就可以做到虛擬導覽的功能,再利用螢幕擷取軟體,可製作導覽動畫。
每次一開啟GE,啟始畫面皆會跑到以美國為中心的地球,當然GE可以讓你自訂你的啟始畫面,就在Place panel最下方有一個defaul選項,當你設好你的啟始畫面之後(比如show出台灣),請在defaul選項按右鍵,會冒出一個視窗,請點選Snapshot View即可設定,以後就會以你設定好的為啟始畫面。
圖五 啟始畫面的設定
3. 圖層欄(Layers panel):和一般的GIS軟體一樣,GE具備了資料的套疊功能。GE提供了地形、行政界線、道路、3D建物、機場、車站,以及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所合作提供的點位等資料,並列在左下方”Layers”的功能表中。如使用者勾選”道路”資料時,道路的圖資就會透過網路,由Google圖資資料庫下載至使用者的GE,並顯示在圖面上。Layers的資料,是由Google所提供,所以並非可客制化的資料,與Places的點位資料不同。
GE顯示的衛星照片,是為基礎圖資(base map),Places顯示的資料為自定圖資或是註解(annotation),Layers所載入的圖資,則為預設圖資(Build-in overlay)。預設圖資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其地形圖層尤其是GE在3D顯示的重要功能。下圖分別為開啟Layers/Terrain後顯示之木柵動物園,及開啟Layers/3D Buildings後的紐約曼哈頓地區。
圖八 開啟Layers/3D Buildings後的紐約曼哈頓地區
下一篇將對GE衛星影像圖有一些基本的瞭解,敬請期待!
Steven Ho
請問我要怎麼設定才能看到圖片,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