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圖可以進入「台大瑠公圳原址-街景地圖」>
瑠公圳為清朝郭錫瑠及其子所開鑿,用以灌溉台北平原。其中大安支線,流經現在的臺大校園。大安支圳提供穩定水源,幫助公館、大安地區農業發展。直到二戰後都市發展快速,台北市及公館地區農地消失,水圳喪失灌溉功能,舟山路以北的大安支線原始路線於1950年代逐漸消失。到了1984年,瑠公圳全面停止供水,校園內的圳道也幾乎全面地下化。
幸承瑠公農田水利會經費贊助,台大自2001年起開始推動瑠公圳復育計畫,並於2015年決定復育大安支線原始路線,以期重現水文、歷史及綠意於校園環境中。位於小福北側、醉月湖南側的這段水圳,即為早年大安支線原始路線的其中一段,於2017年9月竣工。
台北的冬日陰雨連續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年節過後,終於迎來了好天氣,二月下旬的某天,我走出辦公室,校園裡隨意走走,走到這段水圳,突然想到已經好久沒用街景來記錄校園了,擇日不如撞日,趕快回辦公室拿起魚眼相機,走回現場拍了30多處。
回辦公室用電腦後製處理後,發現還是有需要再到現場補拍,另外,我也想在東側化學系館六樓露台也拍個環景當作網頁的入口,所以幾天後,我再回到現場,竟然發現工人們正在將一座人行橋樑(2017年由台大土木系與實踐建築系的瑠公圳橋樑創客工作營成果)放在水圳上,顯然,我得重新思考是否得將這座木橋納入街景。結果,隔天我又回到現場,重新拍了一回,這次乾脆擴大範圍,總共拍了50多處。
大家除了可自行由Google Map來導覽外,我也設計個網頁,大家可以在左側地圖上的「箭頭」點位直接進入,點擊最上頭的標題或圖片,即可回到可俯視全景的起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