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Sky 是「天空」或「天球」?

GE4.2版的新東西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還真的會消化不良,我只能一步一步來,這一篇先來談”Google Earth Sky”,英文講”Sky”,我們會理解它講的是地球外的星空,在GE裡重點是指星星,但中文的「天空」,較多的意思指的白天的天空,這時看不到星星,所以我認為要翻成「天球」較為適當,像GE4.2中文版把”Google Earth”翻成「Google 地球」,把”Google Map”翻成「Google 地圖」,所以”Google Earth Sky”翻成「Google 天球」不是比較順口嗎?

要瞭解 「Google 天球」,基本的天文常識是必備的,我從wiki找了一些較基本的術語,提供給大家先打個底。

天文學等領域中,天球是一個想像的旋轉的球,理論上具有無限大的半徑,與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想像成是在天球上,與地球相對應,它有天赤道,天極。

地球繞地軸自轉,相對於地球不動的概念,天球上的物體也是每24小時圍繞著天極旋轉的。這就是晝夜運動,太陽、行星、衛星等等都是東升西落,這稱為天球的周日運動。因為地球有公轉的緣故,一顆恆星總是比它前一天提前約4分鐘升起。

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旋轉,所有我們就把天球看成是自東向西旋轉。

赤道坐標系統 大概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天球坐標系統,他與地球坐標系統非常相似,因為兩者使用相同的基準平面和相同的極點。地球的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稱為天球赤道,相同的,地球極點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天極。

赤道坐標系統中與緯度相似的值是赤緯(Declination,縮寫為Dec.),是天體在天球赤道上方或下方的角度(0~+90與0~-90)。與經度對應的是赤經(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是與春分點的角度距離,不同於經度的是赤經以時、分、秒為單位,而非度、分、秒。因為地球的運動造成赤道座標系統的視運動,就會造成恆星時和時角的相對變化。將天球運轉一週的時間定為24小時,所以每小時天球會轉動15度(360º / 24h = 15º)。

黃道(Ecliptic)是太陽在恆星空間中穿行的視路徑大圓;也可以說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黃道帶是指天球上黃道南北兩邊各8°寬的環形區域,因為這環形區域涵蓋了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太陽與多數小行星所經過的區域。

黃道十二星座沿黃道排列,黃道與天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黃赤交角);黃道與天赤道的兩個交點是春分點(Vernal Equinox)和秋分點。

基本的天文常識講完了,我們回到Google Earth,要進入Google 天球,請按螢幕上方最右邊的小圖示(在天球與地球之間切換),螢幕自動切換成天球,左下方的圖層視窗也換成天球的資料庫,包括有星座、行星、星系,還可以看到哈伯太空望遠鏡下的美麗星空相片以及星球演變史等,資料相當的豐富。螢幕畫面操作的方式與Google Earth相同,左下角的座標則換成為赤緯(Dec)與赤經(RA),中文版這個地方有錯誤(赤緯卻顯示為”十二月”),需要修正,在Google 地球也有錯誤(經度卻寫成”緯度”),也待修正。

Google 天球有作了個簡單的行星動態展示,它利用時間軸(Timeline),設定了從20070821至20071020三個月的行星移動變化。倒是它目前並沒有星曆的功能,觀看天文有點陽春,我就順手作了個天球的輔助參考kmz檔,裡面有黃道、天北極、天南極、以及天軸等標示,有助於Google 天球的操作。

我在八月九日發表過”探索Google Earth的星空”,那是將在stellarium觀星軟體截取下的全天星座圖,反面套疊在離地62943729m的高空,你需要移動並旋轉中間的地球來觀看天球,但切換到Google 天球時,地球就不見了,我就想它應該是將全天星圖正面套疊(inside out)在地球上,果然,切換成飛行模式(Ctrl + G)時得到了驗證。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GE 應用, GE 教學 and tagged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9 Responses to Google Earth Sky 是「天空」或「天球」?

  1. enhexrina says:

    您好^^初次來此
    哇,好詳細的講解!但有個想法不懂想提出來:
    Google Sky 為什麼不作成:直接在 GE 的某 Marker 上抬頭仰望沒有大氣的天空時,就直接顯示 sky 的資訊呢?譬如像 sssim 之類的太陽系模擬軟體那樣.

  2. steven says:

    to enhexrina:

    看來碰到天文同好了,其實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若要瞭解,倒可到GEB(Google Earth Blog),看看這篇”Thoughts about Google Sky“,應該可以稍稍瞭解其所以然。

  3. Soheiki says:

    美國國內州與周之間聯絡的道路稱州際公路
    地球上國與國之間稱為國際
    星球與星球之間稱星際(譬如電影XX星際大戰)
    更寬闊的空間則應稱為天際
    …..
    胡言亂語請勿見怪

  4. 鄒仔 says:

    1.Ctrl+L不是就可以了?
    2.初體驗時也是馬上按Ctrl+G, 應該叫宇宙球, 只是相對位置反了,
    也就是切換到天際模式除了一些必要的運算外, 最重要是把使用者
    擺放到球心…而星空算是虛擬立體貼圖
    3.希望Google以後可以出[Google 宇宙], 跳離地球的角度,
    星體間的距離也是真實對應的.
    4.冬季的腰帶, 最讓人期盼, 不過上手新版的Google地球後,竟然
    去找老殘遊記, 研究易經…呵.

  5. 鄒仔 says:

    對了還有一點:
    在天際模式選航點或航跡會出現……

  6. feng says:

    您好!我是一位中學地理老師,
    欣見您將GE介紹的如此清楚有趣,
    所以在班級部落格中推薦你的BLOG,
    謝謝您!

  7. Steven says:

    先謝謝鄒仔的提醒
    得確按(CTRL + L)即可顯示天球經緯度,不需要自行建立天極,只是在系統內我還找不到黃道。

    原先在Google Earth時有三種飛航(Space Navigation)模式,但在Google Sky時,預設值是Click and Zoom模式,移動滑鼠至任意目標點,雙擊左鍵螢幕以該點為中心放大(Zoom in),雙擊右鍵螢幕以該點為中心縮小(Zoom out)。

    你可以畫出航跡PATH(像黃道),但不能循跡飛航,所以在工具(Tools)項下的選項(Options)就不能設定了。

  8. smallchou says:

    其實, sky 在特定用途時也可以翻作「太空」、「星空」。
    您的軟體解說頗詳盡,給您推文鼓勵一下。

  9. 倒霉 says:

    我的4.3试用版没有行星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