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 – 齊柏林,在2017年6月10日走了,真的萬分不捨!就在前一天6月9日早上,我已作好這個作品想先跟他分享,打個電話給他,他說他正準備登機,等他回台北再約個時間見面,誰知這是我們最後的對話。為悼念齊柏林,我就將這件作品”五岳三尖一奇 巡禮-齊柏林空拍照片的Google Earth飛覽”,在原聲童聲合唱團的”乘著氣球上天空”歌聲中,用齊柏林的空拍照片,環繞飛覽台灣五岳三尖一奇的山岳,安息吧!我在天上的好朋友!
我跟齊柏林認識是因為Google Earth拉的線,在2007年時,我的Google Earth應用功力與日俱增,舉凡跟空間相關的素材,我都會想辦法放到Google Earth上,當時齊柏林在Yahoo奇摩有個部落格,每隔兩三天都會貼張他拍的空照,我總會拿它貼放到Google Earth上,想說那天可以認識這位奇人,某日同社區的一位朋友談起小齊就住在他家的樓下,可以介紹我認識他,又過了些時日,剛好我晨跑經過這位朋友家,他正在作熱身準備晨跑,擇日不如撞日,他就拉著我去找齊柏林,我們倆一見如故,彼此相互欣賞,就此開始了我們至今十年的友誼。
當時,齊柏林正踏入數位的領域沒多久,在設備方面,齊柏林花錢豪不手軟,最先進的相機有需要的話,他大都會想辦法購買,他又是個很念舊的人,對人對物都一樣,所以他用過的相機、鏡頭存放在好多個防潮櫃內,數量之多,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不過他提到他比較苦惱的是,雖然每次執行空拍作業之前已在地圖上找好了地點,在飛到空中卻常常找不到拍攝地點,這部分我倒是可以幫得上忙,我可以先幫他在Google Earth標示出目標,也教他如何使用3D控制器(Space Navigation)來飛覽Google Earth,行前先模擬幾趟,之後在空拍時就不會找不到地點了,另外,我也教他使用GPS接收器,下機後,配合軟體的使用,就可以將坐標寫進照片的EXIF資料內了,也方便往後的空間處理。
在他的防潮櫃內也擺放著他已經拍了十多年的空拍照片及底片,當時的數量已達廿多萬張,這記錄了台灣十多年來的地景變化,是很重要的資產,他也在煩惱怎麼將這麼多的空照掃描數位化,這需要大量的經費以及人力,雖然經過多方的努力,但在當時確實是無解,不過這件事情在齊柏林拍出”看見台灣”,經費及人力皆到位後,在2016年底,總算完成了”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網址名稱就叫”愛台灣吧”(itaiwan8.com)。
為了在Google Earth上分享齊柏的空拍照片,我也跟齊柏林合作在2008年5月開設個部落格(aerofoto.gemvg.com),我樂於將他的空拍照片利用Google Earth的”相片”(PhotoOverlay)功能,一一對位擺放到Google Earth上,這就像是跟著齊柏林的鏡頭在Google Earth的虛擬場景上,走訪台灣的各個角落,齊柏林出生入死的在現實世界拼搏著記錄著台灣,我則沈浸在Google Earth的虛擬世界跟著他俯瞰大地。唉!只能說每個人有各自的天命吧!這個階段的成果,我彙整了近六百張的空拍照片,並在2012年下半年於台北士林科教館舉辦的”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齊柏林也邀請我參與展出。
除了空拍照片外,齊柏林一直想用攝影的方式來記錄台灣,苦於這個門檻實在太高了,一直找不到門路,2009年年初他從友人獲知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將來台進行空拍,他知道機會終於來了,透過友人聯絡上這位美國的攝影師,請他在Discovery的任務結束後,再多待個兩三天,經費全由齊柏林負擔,齊柏林要跟著他上機實習,我還記得那天早上,齊柏林打電話請我到他家,分享他們這兩三天所拍攝的畫面,他那眼睛發亮充滿著希望的表情,我知道齊柏林已踩上了這塊進門磚,即將進入了另一個領域了。
要進入空中攝影的這個行業,技術需要學習,設備則需要有錢,齊柏林只能先從較易著手的技術學習來進行,他先籌了約三百萬的經費,規畫了一個五天的空中攝影計畫,三個月後他再請該位攝影師帶著陀螺儀來台,行前我也幫他把規劃路線先建好Google Earth檔,供他來預先模擬,這部分的成果可看我這篇”Chi Po-lin Flyover Taiwan in 3 Days“。
這些空中攝影的成果,兩個月後,經過後製剪輯後,共推出了墾丁飛行、飛閱日月潭、玉山飛覽等三段飛覽的影片,這應該可以說是齊柏林空中攝影的最早作品。這也觸發了我的創作-“墾丁 Google Earth 飛行“以及”陽明山飛覽“,我在Google Earth上的創作功夫也獲得大幅的躍升。
這期間在2009年的8月8日,台灣遭逄了88水災的劫難,隔天一早,齊柏林很焦急地到處找飛機飛往災區進行空拍,後來災區的空域都列入管制區,還好齊柏林在管制之前有拍了一些,這些空拍照片透過我用Google Earth來呈現災區狀況,當時是眾多媒體中唯一用3D地圖來呈現的。
2010年6月初,因為時時在等著好天氣而不能遠行的齊柏林,突然寄給我一張美國聖地牙哥的環拍照片,我還把它擺上Google Earth來分享,幾天之後,他帶回來了台灣第一顆空中攝影的陀螺儀,自此,齊柏林正式邁進了空中攝影的階段。
經過3年漫長的拍攝期,首部空拍台灣電影紀錄片『看見台灣』終於在2013年11月1日正式上映了,更勇奪了2013年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身為好友的我,同感喜悅!為與之共鳴,我也在Google Earth上創作了兩段飛覽,第一段是取材自齊柏林的從埔里往玉山的飛行軌跡,我特地製作了一架模型飛機,也標記了百岳山頭,讓大家感受到齊柏林飛行的情境。第二段則是我創作了一趟旅程”飛尋玉里稻田大腳印… 鳥瞰一路的美麗與哀愁…“,藉由尋訪玉里稻田大腳印的路線,用貼上”看見台灣”logo的模型飛機,從松山機場出發,鳥瞰著台灣大地的美麗與哀愁。
自齊柏林走了這些天來,我在我的部落格內到處尋訪他的縱跡,慢慢的整理並彙整到aerofoto.gemvg.com部落格內,當初我用Google Earth來記錄”活躍的”齊柏林的各篇作品,突然地在不經意間,已轉變成為”典藏齊柏林“的作品,也好!往後當我想念齊柏林時,我可以在這裡尋找到他。